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張超英先生與作者陳柔縉女士
宮前町是中山北路一帶的舊名,宮前的宮指的是台灣神宮,乃由1901年完工的台灣神社升級擴建而成,主祀戰死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戰後改建為現在的圓山大飯店。中山北路彼時叫做敕使街道,1923年昭和天皇(那時還是皇太子裕仁)曾帶領日本皇族至台灣,由台北火車站經中山北路前往劍潭山參拜台灣神社。中山北路的內側有四線道汽車專用道,加上後來拓寬的外側各兩道,內外車道以蓊鬱樟樹和楓香分隔。而九十番地大約在馬偕醫院的位置,當時的敕使街道寬度只有四線道,因此張超英先生的老家大門口大概在如今的外側車道上。自我上大學後因為讀書打工,常在一天中各種不同的時間,因各種目的來回無數次,每每沈醉於這筆直寬敞又經百年變遷之路,而差點忘了沿途有好幾支測速照相。 本書是陳柔縉女士訪問張超英先生長達十二年多才完成的傳記體作品,但閱讀本書不只享受了張先生一世的風華與快意,更藉張先生的眼睛,細細品味了台灣的近代史。最後張先生老去後的種種體悟,甚至改變我的人生觀。這也是為什麼我大六看完書後沒有馬上把感想記錄下來,而是想用自己的人生與此書互相印證。所以很多朋友大概都聽我講過此書,或者來我家的時候在我放書的窗台最明顯處看過張先生身著白西裝叼著雪茄的書封。 張超英出生於台北鉅富之家,但在他還出生不久母親即因甲狀腺腫的手術後併發敗血症逝世。在張超英兒時,台灣首富林熊徵有段時間固定他家辦公,籌備設立華南銀行的事。林熊徵身材肥碩,但每天中午僅叫碗切仔麵簡單果腹,某天吃完飯後回家,沒多久便腦溢血驟逝。此事給張超英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加上母親的死亡,建立了他金錢如浮雲、及時行樂的生死觀。張先生的父親張秀哲是當時知識份子,照片裡一頭捲髮,帶著時髦圓匡眼鏡,與托洛茨基有點神似。他不只與蔣渭水交好,更多次赴中拜會魯迅,並在創辦雜誌<勿忘台灣>鼓吹民族自決,還因此坐過兩年的牢。爾後迎來光復卻又發生二二八事件,張秀哲在台灣紡織公司當主管,卻被員工誣指他唆使台灣人攻擊外省人,也被抓去西門町獅子林拘留所,還在那裡碰見同樣被抓來的林茂生教授。根據張秀哲的回憶,家人透過鉅款賄賂及所有能動用的關係,他們那批人只有張秀哲與另一位基隆顏家的少爺獲釋,其他人包括林教授最後都是屍骨無存。 雖然張先生兒時見證了時代的悲劇,但他的少年時仍頗為逍遙,用台語講叫做阿舍。他常常跟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