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前位融合術與椎間盤置換術之比較

頸部疼痛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在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肌肉拉傷,這個問題可藉由肌肉鬆弛劑、伸展以及運動復建等方式治療。而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第二常見的原因:頸椎退化性病變Cervical spondylosis,常常伴隨著骨刺增生以及椎間盤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好發位置在於C4~C7之間,也就是脊神經C5~C7。症狀除了疼痛之外,也可能在進一步壓迫到神經根後造成感覺異常、肌肉無力等病變(Radiculopathy)。

診斷除了側位X-ray、黃金診斷標準MRI以外,可以施行的理學檢查稱作Spurling sign/ Compression test 讓病人將頭傾向患側並進行壓迫,如果可以引發該側肩頸手臂疼痛酸麻感的話,則可以臆斷為頸椎病變所造成(92% Sensitivity, 95%specificity,以PE來說相當準確)。

治療上會先以抗發炎藥物、神經阻斷術以及頸椎牽引做保守治療,就景出現神經根病變的症狀,成功率根據教科書所述仍有高達90%。不過很多病人來神經外科求診時多半已經歷過各種嘗試,甚至包括中醫治療,而直接要求進行手術。那麼,也就來到本篇文章的主軸了。

手術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頸椎椎間盤切除術與前位融合術)以及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arthroplasty (ACDA,頸椎椎間盤切除術與椎間盤置換術 。兩者主要差別在於ACDF將椎間盤切除之後以鋼釘鋼板釘入該椎間盤上下兩節vertebral column (圖一),ACDA則是切除椎間盤後植入人工椎間盤(圖二)。明顯的差別在於ACDF會將上下脊柱固定,ACDA則僅植入椎間盤,相對上較能保留頸椎活動度。

根據一篇2012年的系統性回顧,ACDA比ACDF在單節頸椎病變中,更顯著性地改善頸部疼痛、神經學的症狀。理由可能是因為ACDA會做更廣泛的側面減壓。另外,ACDA有更低的併發症和再手術機率,但在統計上未達顯著。然而此文同時說明它所歸納分析的文章證據力僅介於很低到中等,也就是說證據力並不強。而且ACDA更好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某種特定的人工椎間盤所致,而不是因為這種術式比較好。因此目前FDA也僅表明ACDA非劣於ACDF。

2021年的隨機分派試驗是目前證據力最高的單篇文獻,結果顯示兩種手術在C6或C7的單節頸椎病變術後五年的頸椎功能(NDI socre)差不多,周邊頸椎退化而需在手術的機率也無顯著差異(舊的文獻中ACDF較高)。
(Ref: JAMA Netw Open . 2021 Aug 2;4(8):e2119606.)

在雙節的頸椎病變中,台北榮總的老師們在2014年發表的回溯性分析,指出ACDA在保留更多頸部活動度之餘,並沒有顯著增加的併發症,且兩者的臨床改善程度差不多。圖三引用台灣媒體報導,標題指出ACDF具有更高的CP值,因為綜上所述,沒有強烈證據顯示ACDA有更好的臨床結果。

讀到這裡,相信任何身份背景的讀者已經對於兩種術式有自己的評價了。因為涉及醫療利益、保險給付乃至於價值判斷,我想我除了詳細說明之外,無法身兼醫師之餘對病人做更進一步的建議,就留給民眾自行抉擇了。本篇文章的誕生是我打工時期的重要老闆想動頸椎手術,因此我查找資料後與她進行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討論,記於文末以作紀念,並感謝老闆這六年的照顧。

Post-operative X-ray image. Lateral projection showing anterior ...ttps://udn.com/news/story/7266/4784717 (圖一)

頸椎顯微手術最新趨勢:頸椎人工椎間盤,術後不再頸子硬梆梆| 最新消息 ...(圖二)


脊椎融合術與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比一比 製表/元氣周報
(圖三)

熱門文章